書名:藍海策略-開創無人競爭的全新市場,作者:金偉燦(W. Chan Kim), 莫伯尼(Renee Mauborgne)合著,出版社:天下文化、遠見,出版日期:2005年08月05日。 「藍海策略」是金偉燦教授與莫伯尼教授提出的管理理論。金偉燦曾獲得艾德瑞吉.海恩斯獎,並擔任跨國公司的董事會成員或顧問,發表大量的專業論文;莫伯尼也是世界經濟論壇(WEF)的研究學者,目前的研究領域著重在知識經濟的策略、創新和財富創造。 「藍海策略-開創無人競爭的全新市場」,本書兩位作者都任教於法國最負盛名的INSEAD 商學院,歐洲商業管理學院是歐洲排名第一的MBA學院,兩位學者研究百年來三十家企業體的一百五十個企業策略個案後發現,割喉式的競爭只會造成一片血海,大多數的企業是在紅海裡廝殺,一再的降低生產成本,猶如當前的國際化競爭。然而,真正獲利的企業,其實是徹底甩開對手,自闢無人競爭的新市場空間,也就是所謂的「藍色海洋」。 藍海策略強調價值的重塑和創新,而不偏執於技術創新或是突破性科技發展。作者指出,能夠超越競爭的藍海企業,不是去挖掘自己的顧客需要什麼;而是研究非顧客的需求。過去企業在紅海中廝殺,彼此競爭的是價格,只能靠大量生產、降低售價來獲取利潤。本書提出,成功的企業應同時追求差異化和低成本,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市場。 台灣過去的代工產業,就是典型的紅海策略,是在現有的市場空間競爭,目的在打敗競爭者,針對現有需求,採取價值與成本的抵換;也就是說,致力於大量生產並壓低成本,增加獲利率。因此,個別企業的經營活動,圍繞差異化或低成本的選擇。由於現有產業的市場漸趨飽和,當所有公司及企業都提相同服務並以類似獲利策略競爭時,結果是造成一片「紅海」,同領域的產業互相廝殺,而廠商競爭結果,要不敗陣退出市場,要不勉強經營。然而,即使最後倖存,留下來的廠商仍需持續面臨生存不易的挑戰,以及獲利不足的窘境。「藍海策略」則是在於創造沒有競爭的市場空間,它不是在面對競爭,而是超越競爭,打破價值與成本抵換的觀念,創造與掌握新的需求,整個公司的活動,配合同時追求差異化和低成本,透過創造有效需求,進行價值的差異化,亦即創造最大的消費者剩餘,同時產生比較大的生產者剩餘。 執行「藍海策略」,經理人要面對四障礙:一是積習難改,紅海或許無法將公司導向至能夠持續獲利的未來,可是大家已經習以為常,為什麼要改變現狀?二是資源的限制...